第二章
淝水岸风声鹤唳 参合陂鬼泣狼嚎
秦国的百万大军开进之时,苻坚骄狂地宣称: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可断流。”
于是,华夏文化中就多了一个成语:“投鞭断流”。
百万大军颠覆一个江南,按说是绰绰有余的。后来的满清,只以18万军队入关,就平定了整个中国。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竟比动物与植物的差别,还要大。
当时,苻坚发骑兵25万为先锋,由慕容垂统率。慕容垂一入晋地,就发挥技能,一举攻克了郧城(今湖北郧县)。这一捷报,更加振奋了苻坚的精神。
苻坚到达寿阳(今安徽寿县)后,龙骧虎视地登上城头,由远处考察晋国军事状况。结果,他的脊梁沟里就钻进一股凉风。晋军那边,旌旗蔽日,枪戟如林,军容整肃,士气高昂。苻坚顿时就有些精神错乱,眼睛恍惚,竟把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当成了兵士。这就又为后人创造了一个成语:“草木皆兵”。
按说,这时候的苻坚,就应该再不轻敌了。然而,迷信自己的人,是没有可能正确看待对方的。他仍然顽强的坚信,偌大的晋国,唾手可得。这就传旨,所有人马迅速向淝水岸边汇集,准备百万雄师直捣黄龙。
这时,晋军的主帅谢玄,隔岸看到秦兵一望无际,壁垒森严,又深知自己的10万军队,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于是,他就向苻坚送来一信:“秦军置阵逼水,此乃持久对峙之计,非速战速决也。君若移阵稍退,使晋兵渡河,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苻坚麾下的军事专家们,无一例外地坚决反对后撤。苻坚既急于取胜,又不假思索,遂以权力对付真理:“众卿糊涂矣!吾先后撤,诱其下水之后,击之上岸之先,焉有不胜!”
撤退命令随之颁布。
那是100万人。后路变前路之后,新作前路的部队,并不知撤退原因,所以就阵脚大乱。潜伏其中的晋国奸细,又相机放风说“秦兵败矣。秦兵败矣!”于是,秦兵纷纷奔逃。
霎时间,众兵四散,任谁也无法控制局面了。谢玄抓住战机,下令8000兵士渡河攻杀。同时,另一线的几万兵马,也强过了淝水。慌乱的秦兵由于无心恋战,也就不堪一击。晋军却越战越勇,杀得秦兵尸伏遍野。那逃出来的,听到风声和鹤鸣,都认为是晋军杀来了。于是,又诞生了一个成语:“风声鹤唳”。
此次交战,秦兵损失“十之七八”,也就是连死带逃,少了70多万人。秦兵此战一败涂地,秦国此后一蹶不振,苻坚也在两年后被杀。
苻坚伐晋唯一的收获,是创造了三个成语。同时,由于他的军事外行和刚愎自用,成就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假若,苻坚的素养稍微高一些,对自己的军事外行稍微认识一些,处理问题稍微不那么蛮横一些,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取得淝水大捷。一旦他伐晋成功,今后500年的中国历史,就必将是另一番景象:拓跋珪的北魏不可能崛起,南北朝160多年的混战,不可能发生。既然没有魏,那就没有由魏脱壳而出的北周;也就没有北周宰相杨坚取代北周,开创隋朝;也就没有隋朝宰相李渊移国而建大唐。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慕容德实现理想的机会。
然而,苻坚在慕容德的预料和意愿中,表现得过于顺从了。几乎是降心相随。只有一步,是慕容德未曾料到的。这就是淝水岸边的苻坚皇帝,身中流矢,险些丧命,而且逃到了驻扎于淮北的慕容垂那里。
苻坚伐晋之前,慕容德就献计给五哥慕容垂,让他在对晋作战中,注意保存实力。慕容垂自是相信老弟。他攻下郧城,让苻坚看到他的表现后,就开始消极怠工,进发的速度异常缓慢。淝水大战结束之后,他还在淮河之北。这就使他身边的3万兵士,保持了完整无损。
慕容德看出了天赐良机,便又酝酿出神来之笔,以“圣人相时而动”为理论根据,力劝慕容垂,杀掉苻坚。同时请慕容垂称帝,恢复燕国。
恢复燕国,何尝不是慕容垂的日思夜想。然而,这慕容垂的政治功底,却远没有他的军事过硬。他认为,自己也是在落难之时来找苻坚,苻坚却以诚相待,而且拒绝王猛之言,为他加官进爵。此刻,难中的苻坚又把他当作保护伞,他怎能无情无义,恩将仇报。
其实,这是慕容垂的一个政治错误。
如果可以借用“在商言商”,那么,“在政言政”就是正确的。经商只有赚与赔,治政只有成与败。二者都是单纯的,是不可以拿“情义”来作为添加剂的。尤其是在那个“且趋当生,奚遑死后”的年代。
然而,慕容垂陷入了误区,驳回了慕容德,遂将3万人马交于苻坚,并亲自护送苻坚,向长安走去。
若说,慕容垂一路上心如止水,那也不现实。因为,慕容德的话,句句如重锤,始终敲击着他的心灵。现实的境况,又处处撩拨着他的心扉:仰人鼻息,受人节制,哪里比得上称孤道寡当皇帝好。另外,恢复他父亲创建的燕国,也是神圣的使命。而作为高级人才,使命感就是生命感,只要一息尚存,就无法丢下。
当慕容垂护送苻坚,行至澠池(今河南澠池)时,慕容垂的心,终于站到了慕容德一边。他对苻坚说:“北狄人闻听大秦出师不利,正蠢蠢欲动。请允准末将前去安抚,并顺便祭拜祖父陵庙。”
苻坚觉得,这是慕容垂的一片忠诚,也便欣然答应他,次日成行。
苻坚的一位得力大将,看出了慕容垂的招式,这天夜里拜见苻坚道:“慕容垂乃野心之人。当初投奔陛下,是为躲灾避祸。此类人若同鹞鹰,饥饿时找主人讨食,喂饱后反噬于主。陛下当关之入牢笼,不可令其擅自行动。”
苻坚犹豫再三,叹气说道:“所言有理。但朕已答应于他,不便食言。”
那位进谏的大将随之说道:“陛下重信用,便是轻社稷。慕容垂此去,必将不返。关东之乱,始于此也。”
此刻的苻坚,又重演了淮北的慕容垂之幼稚。他只以情义为先,否定了谏言,并亲派三员大将,将慕容垂送至远郊。
慕容垂虽然没有带走他的3万将士,却得了个全身而退。他迅速与慕容德汇合。仅仅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慕容垂就在荥阳(今河南荥阳),打出了“燕王”的旗帜。这便是公开宣称,从此就与大秦国“呗呗”了。
慕容德是慕容垂的主心骨,此刻就被封为车骑大将军、范阳王、居中镇卫,参断政事。也就是说,慕容德拥有了军政大权。
苻坚闻讯,自然是恼羞成怒。这时也就顾不得情义了,当即派兵进剿。
如果,慕容垂在淮北果断行事,也就不会有苻坚的这次大军进剿了。值得庆幸的是,慕容德在秦为官这么多年,早就把秦兵秦将研究透了。知己知彼的他,指挥起战斗来,也就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因此,只用了两年,慕容德就把属于苻坚的中原一带,悉数收入燕王旗下。时机成熟了。
386年正月,慕容德在中山(今河北唐县东)设计了一场大典,让慕容垂从容不迫地登上了帝位。国号仍叫“燕”。国都就设在中山。慕容德顺理成章地成为尚书令,也就是宰相。
两年前,垂德二兄弟打出反秦复燕大旗之时,慕容家的另一支人马,也乘着秦国淝水大败之机,弄出了一个燕国来。当皇帝的,是前燕小皇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他这个燕国,人称“西燕”。慕容垂那个燕国,就是“后燕”。
西燕朝廷的命运,分外不济。慕容泓面南只有两个月,即被大臣暗杀。随后又有6人,走马灯似的抚摸了一番皇帝的座椅。效率最高时,一月之内,四次换帝。而被换的,又无一不是遇刺毙命。最后,皇冠落到慕容永的头上。慕容永是慕容垂的堂弟。
权力已经很大的慕容垂,政治眼光也便提高不少。他觉得,天下只有一燕。燕乃朕之燕。什么堂兄堂弟,谁再称燕帝,也不可以。
于是,他就想把这根肉中的刺儿挖出来。他召集群臣,专题研究讨伐西燕之事。大臣们分析局势后却说,很难吃掉这块肥肉。过段时日再收拾他,亦不为迟。
善于政治策划的慕容德,当即便以在胸的成竹,力排众议:“慕容永身为燕之宗室,居然僭位称帝,惑乱民心。必须立即扫除,以一众听。拖延一日,对我大燕之损辱,必将增加一分!”
慕容垂听后大笑:“正合朕意!朕虽老矣,但使出全身之能,灭掉西燕,尚属足以。总不能认其放诞,累及子孙!”
征伐西燕之战,也便随即展开。
仅用10个月,西燕就被荡平。慕容永也就被献俘阙下。当年,慕容暐做了苻坚囚徒时,苻坚让他做了官。今儿个,因为慕容永与慕容垂具有血脉之亲,那就对不起了,砍头示众。
此时,西燕的国土,即今山西一带,也就变为后燕的江山。又有慕容德宰相精心打理,后燕迅速崛起。那真是人众将广,国富民强。
然而,新的危机又突然萌发出来。
北部草原上,16岁的拓跋珪,被众多部落拥戴为魏王。一个新的魏国,现出雏形。
这拓跋珪虽然年幼,却智识不凡。他首先与相邻的后燕交好,精选大批良马,不断送予慕容垂以扩充军备。然后利用慕容垂的军事支持,消灭了一个个不与他合作的部落。羽翼丰满之后,他的雄心大志也便浮出水面。不仅让继续讨要良马的慕容垂吃了闭门羹,而且派特工深入后燕,刺探军情。
拓跋珪开始问鼎中原了。
慕容垂这个刀光里杀出来的将军,又是后燕的缔造者。便是出于国家安宁的考虑,也要对拓跋珪上一些手段了。何况,拓跋珪的忘恩负义,有恃无恐,是慕容垂无论如何也咽不下的。
395年五月,慕容垂派遣太子慕容宝,率众8万,慕容德率步骑1万8千为后继,以10万兵马举旗伐魏。
慕容德跟随侄子出国作战,应该掌握怎样的分寸,他自是清楚的。尽管慕容宝的军事功力,与慕容德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可是此次征战,是他牵头。他是太子,年轻气盛的太子。慕容德一旦把话说多了,太子自然要质问:到底是你听我的,还是我听你的!这就生出嫉恨来了。
此次出兵,胜了,是太子的功劳;败了,怪不到慕容德的头上。可太子的嫉恨,就要由慕容德承载了。
其实,尚未进入草原,慕容德对战争的结局,已经了然于心。双方的指挥员互作比照,慕容宝的军事业务,尚处于门外汉的地步,拓跋珪则是军事专家。拓跋珪自16岁带兵打仗,南征北战整整10年,几乎没有失过手。也就是说,现在是一个连半瓶子醋都称不上的,与一位名家交手。
再由战斗员相比。燕兵因连年征杀,早有一股厌战情绪积郁在心。此刻又是远离家乡,北征草原。因此,士气低落得已经突破了上阵的底线。而魏兵,本来就惯于草原驰骋,人人骁勇善战。他们又对拓跋珪崇若神明,便是与敌同归于尽,那也是死得其所的荣耀。如今,他们又是抵御外族入侵,为保卫家国而战。
故此,这场战争的胜负,哪里还有什么悬念。
战局的发展,也果然如此。燕军跨过黄河,深入魏地5个月了,竟连魏兵的一个人影儿也未找到。这明明是拓跋珪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的战略部署。慕容宝却以为,魏兵早就望风而逃了。
就在这时,拓跋珪又施展心理战,派特工到燕军背后制造谣言,说慕容垂皇帝,暴病而亡。
这消息传到慕容宝那里,他立马就魂不守舍。不是哀痛父皇,而是系念皇位。他随即就要回京登基。慕容德很有分寸地说了一个半截话:“只有草野传闻,不见朝廷诏书,是否……”
“如此国之大事,若非实情,乡间岂敢滥传。”慕容宝粗暴地驳斥了慕容德,随之撤兵,渡过黄河,驻扎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岱海)。这时的慕容宝坚信,拓跋珪早就吓得不敢出头了,所以就不曾考虑设防。
慕容宝的队伍里,有个随军的昙猛和尚。他看过天象之后说,一旦黄河结冰,魏兵可能过河追击,遂让慕容宝派兵,回防河岸。慕容宝根本不信。慕容宝的弟弟慕容麟,更是急于哥哥登基,因为这对他也有好处。所以,他就指着昙猛的鼻子:“妄言惊众。当斩!”
这时,慕容德站了出来。
他作为军事专家,对拓跋珪的战略战术,已是看得比较彻底。可这设防的建议,仍是不能由他提出。若是布兵方略取得了胜利,慕容宝就容不下他了。当年,慕容宝的父亲,就是因为打了一个胜仗,引来了杀身之祸。而且,想杀他的也是小侄子。对于慕容德,这却不是历史经验,而是政治常识。而今,由昙猛首先提出,他仅仅附和一下,这就可以了。
慕容宝一听,叔叔也这么说,那就用兵防守一下,反正就是说一句话的事嘛。于是,便派慕容麟带3万骑兵,回防河岸。
慕容宝对慕容德实质上的不信任,也便表现出来。回防一事,慕容德支持,慕容麟反对。按说,让支持者前去才是正理。慕容宝的意思却是:老叔你不是能征善战吗,本太子却看不在眼里呢。
这种地痞流氓的匪气,现在是挺痛快。可他终有自食苦果的时候。当然,到了那时,他也会醉死不认那半壶酒钱。
慕容麟虽然违心地回到河岸,却并不认真布防。而且放任部下,白日游览打猎,夜间喝酒赌博。什么军事任务,鬼才去想呢。
十一月初九日,天气果然变寒。西北风一起,黄河就结了冰。拓跋珪指挥骑兵,乘夜色涉冰过河,隐伏于山坡。次日日出之时,燕兵正在被窝里大睡,魏兵便如山洪一般,滚滚而下。
没多久,1万多燕兵阵亡,剩下的缴械投降。拓跋珪为防后患,遂将所有降兵,就地处决。致使3万燕兵,片甲不回。接着,魏军又向慕容宝大本营追杀过去。马蹄所至,燕兵燕将的人头,便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成群洒落。7万兵马全军覆没。
慕容宝带起慕容德,还有侥幸逃回的慕容麟,趁混战之时,一溜烟地遁去了。
回到京城一看,慕容垂不仅没死,连个咳嗽的毛病都没有。慕容宝一阵惊恐,这才想起老叔的话。可这老叔,再也不提当初他对那传言的怀疑。慕容宝便只向父皇哭诉:因闻父皇病重,儿臣急于归视,方致参合陂失利。
慕容垂叹息之余,也便无话可说。
此时的整个燕军,已经损失大半。军事上已经根本无法与拓跋珪过手了。但那慕容垂,是战马上得天下的将军。战斗,早已融为他的生命内容。他虽已年老体弱,但唯有征杀,才能抖擞他的精神。况且宿敌不灭,他死不瞑目。
故此,于参合陂大败之后4个月,即396年三月,慕容垂又调集全国仅有兵力,倾巢出动,亲征拓跋珪。
拓跋珪见燕军来势凶猛,依然率主力退避敌锋,同时派小股骑兵,引诱慕容垂一路追击。这就按照拓跋珪的安排,让慕容垂来到参合陂,欣赏风景了。
那是什么风景?是半腐状态的7万多具燕军尸骨。缺胳膊少腿的,身首异处的,肠肝在外的,至今还大瞪着眼睛的……冷风一吹,腥臭扑面。再合上天低云暗,狼嚎鹰啼,燕军将士们不由自主地放声嚎啕起来。他们看到惨死的父兄乡亲,想到自己的来日,一个个越哭越恸。那哭声,竟是沉雷般响彻旷野。
慕容垂只感到冷水浇头,利箭穿心。他想吐出堵胸的闷气,结果吐出了大口大口的鲜血。他病倒了。且病势疾速加剧。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他,明确感觉到,他的生命已经需要他撤出战斗了。这就极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地传令退兵。
四月初十,退到上谷沮阳(今河北怀来),慕容垂已是气息奄奄。他使出最后的气力,对慕容宝说:“邺城乃燕国故都,须有范阳王镇守。”
他分明是还有许多话要说,但心脏已经歇息了。
范阳王就是慕容德。这也可见,慕容垂最信任的,除了太子,就是他的小弟了。
慕容宝终于登上帝位。他正在顾盼自雄之时,一个消息,给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