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科举名录中,清朝武举李唐正和武进士李芃是父子,均是康熙丙午科举人。同科举子称同年兄弟,父子怎么能同科?这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是违背风俗习惯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氏父子是
青州城西北30华里的东三教堂村人。三教堂村李氏家族历史上就尚武成风,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武术爱好者。李氏父子也不例外,自幼习武练功。李唐正原名李唐绪,兄弟四人,他年龄最小且武功最好,不到20岁就考中明朝武举,于是又到京城参加进士科考。武进士考场群英荟萃,李唐正武艺高强,十八般武艺技压群芳,遥遥领先,大有摘取头名状元之势,同科举子吴三桂也佩服有加。最后一场考试是跑马射箭,考规要求连射三箭,箭靶为悬挂在一根线上的铜钱。李唐绪纵马上场,第一箭,迎着箭靶射出,击中靶心。骏马跑至箭靶侧面时,再射第二箭,又中靶心。骏马继续前奔,应该回身再射一箭。李唐绪来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蹬里藏身,一箭射出,再中靶心。场上的武举们被李唐绪的高超技艺所折服,掌声雷动,一片喝彩之声。可是主考大人在评判成绩时,却指责李唐绪的第三箭是响马(土匪)功夫,不应当为武举所练,所以取消参考资格。全场闻言,为之震惊,为之不平。李唐绪非常愤怒,离开考场时将考院门匾砸烂,却触犯了法规。随之,官兵追赶至青州老家,李唐绪躲藏起来,官兵无果而归。虽然官兵没有抓到李唐绪,明朝廷却因此取消其一切功名。此后李唐绪一直在家耕读务农,闲暇教五子习武,次子李芃天资聪颖,深得武术真谛,武功最好。
时光荏苒,明灭清初。康熙丙午年(1666)冬月,清朝武科举开考,年过半百的李唐绪偕次子李芃到济南赶考。李氏父子在开考前一天巡看考场布置,轻易举起了考场的制石(练武用的石锁)。第二天开考,考试的第一项是考基本功夫--举制石。第一个上场的是李芃,他在抓举制石时,没想到制石丝毫未动,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有人故意在制石底端泼上了水,天寒地冻,将制石冻住了。此时在观众席上的李唐绪高声喊道:“主考大人,考场有诈!”他迅速跑到制石前,用力晃动几下后,将带有冰冻泥土的制石一下子就高高举顶,请主考大人查看。制石连带冻土,不下千斤,李唐绪天生神力,主考连连称赞“不愧有千斤之力!”主考得知李唐绪排行第四,所以当场就称之为“李四千斤”,从此之后,获得了“李四千斤”的传世美名。主考大人问他武功如此之好,为何不报名参加科考,李唐绪答辈份不同,岂能与儿子为同年兄弟!主考大人指出:“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岂能拘于世俗!”要李唐绪以国事为重,为国出力,于是李唐绪当场报名参加考试。因为“绪”、“熙(康熙)”近音,为了避嫌,李唐绪报名时将名字改为李唐正。在这次科考中,李唐绪父子二人同中康熙丙午科武举人,一时名扬天下。
次年,李芃参加进士科考,考中康熙丁未科进士,任广东卫守备,升授河南遵化营游击,旋署本省青州营参将。
李唐正因年事已高,未再从官。后来云南王吴三桂反叛朝廷,李唐正奉旨参加平叛,皇清诰封“怀远将军”领兵参战,战功显赫,立下汗马功劳。
李唐正的将军肖像和李芃的参将肖像均在三教堂李氏家族祠堂春节祭祖时悬挂。镌刻“怀远将军”的墓碑,乃由康熙皇帝所赐。可惜他们的肖像和墓碑均在文革时被毁,给人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墓地虽毁,英名长存。李氏父子同科中举的科考奇闻故事,在家乡世代相传。 (李茂松)
《李氏族谱》记载李唐绪和李芃内容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