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
青州苏埠屯商墓青铜器研究”(编号:14CF119)、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弥河流域商周青铜器的调查与特点研究”(编号:J15WF19)、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商周时期海岱地区的纪国青铜器研究”(编号:1506306)、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渗透视野中的高校美术审美教育研究”(编号:BCA2017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青州苏埠屯墓群青铜器数量调查——论其研究方法与参考文献
青州苏埠屯墓群除M7、M8之外,余者几乎被盗掘一空,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在不同时期流散各地,传世的珍品和M1大墓、M2次大墓的规模、盗后遗物的规格,给人以充分联想又颇感无奈,苏埠屯墓群的研究早已进入了瓶颈期。本研究志在搜集有关青铜器资料,为研究者提供较全的基础依据,以还原苏埠屯墓群礼制组合的本源,进一步探讨研究苏埠屯周边区域的古国及族属问题。
本文在搜集中不按器物的名称检索,因古今著述异名,学者释读各异,我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潍坊图书馆、青州图书馆、昌邑图书馆、潍坊学院图书馆清扫式的翻阅图书几万册,其中通过复印、扫描打印、拍照打印、PDF下载打印、师友借印、购买等方式收集图书五千余册。从中国知网把300余种期刊从创刊到2018年4月,中国文物报、近似专业的硕博论文中,秦代之前的资料下载下来,打印了80%,对各地160余座博物馆参观拍照后彩色打印,对“雅昌艺术论坛-青铜器”和“盛世收藏网论坛-青铜艺术”板块一页一页的搜索到第2000页,对主要拍卖行的拍卖图录及网站,好多博物馆学人和爱好者的博客资料,典藏台湾青铜器分类资料,内地博物馆官网资料,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潍坊地区资料进行了下载打印,打印的资料放满了高2米、宽1.2米7层的书架有22个。弄这么多书,了解更多的信息之余,更能壮壮胆子。
本文经过对不同著录中的器物、拓片、线图、铭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比对,剔除铭文中器名错乱者、器铭分离者、同铭异拓者和同铭同拓者,以分类汇总表的直观形式《青州苏埠屯墓群青铜器数量调查》呈现给大家。图录中器物基本参照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的分类模式,炊事器鼎、簋、敦、甗,酒器中温酒器有爵、角、斝,盛酒器及挹注器有尊、方彝、觥、罍、卣、壶、斗(勺),饮酒器有觚、觯,水器有盘、匜、盉,乐器有铙、铃、钲,兵器有钺、戈、矛、刀、剑璏、盾、镞,车马器部件繁多,工具杂器及其它类,每个个体包含的内容如下表:
在汇总表中第1列的排序编号中亚醜第一、融第二、作珙从第三、其它铭文第四、器整无铭第五、器物残缺不全第六、铭文模糊不清者第七、仿器仿铭第八、它器仿铭第九、其它第十,在此十类之中,因苏埠屯墓群出土的青铜器以方形器众多为主要特点,所以每类同铭器物都是把方形器放在首,圆形器次之。排列先后再根据先器物照片、次器物拓片、再古籍线图、最后铭文拓片和描摹来进行排列,1965年之后发掘编号者不另做编号。
关于汇总表第2、3列器物的名称来源于各类图录著述及官网记录,这样有利于阅读者便于在网上及图书目录中搜找淘寻,本文凡在器物名称中涉及到“亚”与“亞”者,皆取“亚”字,凡 之形为了研究者便于分辨,依常说做“醜”字,“其它名”为器物类属的异名著入者和时代争议者,与醜的考释无关,关于醜之考释会有其它论文进一步论述。凡表内无内容者标注“■■”表示。
汇总表中第4—6列所选取的资料,是大量同类资料比较之后,所选择的较能代表其真实面貌的资料。限于篇幅和格式等问题,第7列“著述与版本出处”依顺序记录其前面三列的出处,也记录“其它”的部分图片信息的出处,对应的“参考文献的简称、序号、全称对照表”,表中按字母顺序竖向排列,其中的序号与对照表下的详细介绍序号相对应。其它详细著录在《商暨》、《集成》、《金献》、《总集》、《海古古》中基本涵盖,个别图片限于格子空间分放在其它列。
“乾隆四鉴”所收藏的是清代各宫之器,现多在两岸的故宫博物院,三十年代出土的已经流散,部分收藏在山东省博物馆并展出(原益都县民众教育馆、山东图书馆旧藏),部分在国外公私收藏;六十年代山东省博物馆发掘的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八十年代山东省文物研究所发掘的保存在山东省文物研究所(院),山东省博物馆展柜的M7、M8的展品属于山东省博物馆借展山东省文物研究院的藏品,其它的属上海博物馆收藏最多,零散出土后搜集的车马器收藏在青州市博物馆(部分展陈)。
关于汇总表部分名称的问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更名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参考文献简称《青研西》《山金》,他人简称为《青研》《山东成》等,出现少的直接用全名。古籍的版本问题主要出现在《西清古鉴》、《宁寿鉴古》清代不同的版本差异,《四库全书》与清代及之前图录的出入,民国古籍的再出版与《金文文献集成》等金石类大系、文献类大系的不同。
下面四项,限于论文发表的格式版面和篇幅,裁剪下来留待后期整理出版。
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详情如下,其中简称按字母竖式排列,简称后的序号为表格下面详细参考文献的序号。
参考文献的简称、序号、全称对照表
[1][清]端方.陶斋吉金续录[M].清宣统元年石印本。
[2][清]梁诗正撰.西清古鉴[M].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史部157—158册器用类.台湾:世界书局印行,1985.
[3][清]刘体智主编.小校经阁金石文字(引得本)[M].台湾:大通书局印行.
[4]陈芳妹.故宫商代青铜礼器图录[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87[1998].
[5]陈佩芬著.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陈青荣,赵缊编著.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M].济南:齐鲁书社,2011.
[7]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青铜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8]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学术季刊》编辑部.故宫学术季刊[J].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9]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编辑部.故宫文物月刊[J].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0]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典藏台湾.台湾:中央研究院.http://digitalarchives.tw/.
[11]严志斌,洪梅.殷商铭文青铜鼎的时代//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99-224.
[12]李米佳主编,故宫博物院编.捐献大家章乃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
[13]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M].北京:线装书局,2005.
[14][清]梁诗正撰.西清古鉴[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3册92页—第4册513页.
[15][清]王杰等辑.西清续鉴甲编[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5册.
[16][清]梁诗正、王杰等撰.宁寿鉴古[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7册1-413页.
[17][清]端方.陶斋吉金录[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8册222-447.
[18][清]端方.陶斋吉金续录[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8册448-504.
[19][清]方睿益编.缀遗斋彝器考释[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14册.
[20]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6册358—477.
[21]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2]刘雨,汪涛撰.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3]刘雨,严志斌主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4]罗振玉编.三代吉金文存(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5]容庚编著.善斋彝器图录、西清彝器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6]容庚著.商周彝器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7]山东省博物馆编.山东金文集成[M].济南:齐鲁书社,2007.
[28]吴振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0]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j].考古,1972,8:17—30.
[31]祁延霈.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铜器调查记[j].考古学报,1947,第二册:167—177.
[32]张履贤著,唐友波整理.苏埠屯铜器图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
[33]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编辑.故宫铜器图录[M].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民国47年(1958).
[3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发掘报告[j]//张学海.海岱考古第一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254—273.
[35]山东文物精品大展编辑委员会.山东文物精品大展[M].济南:齐鲁三联印务有限公司,2007.
[36]严一萍.金文总集[M].台湾:艺文印书馆,民国七十二年(1983).
[37]罗西章,罗芳贤著.古文物称谓图典[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38]北平古物陈列所编辑.古物陈列所廿周年纪念专刊[M].北平:北平古物陈列所,民国23[1934].
[39]《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王子初总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
[40]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省博物馆合编.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
[41]容庚.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2]王献唐.寒金冷石文字[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43]陈佩芬著.夏商周青铜器研究·夏商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4]于省吾编著.商周金文录遗[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5]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文物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46]王文昶编著.青铜器辨伪三百例[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47]张长寿.商周考古论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8]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49]于省吾.双剑誃吉金图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50]胡长春著.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8.
[51][清]孙海波.河南吉金图志剩稿[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1册646—680.
[52][清]王杰等.西清续鉴乙编[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6册.
[53][清]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1册1-323.
[54][清]邹安.周金文存(附补遗)[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3册1-430.
[55][清]盛昱.鬱华阁金文[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15册.
[56][清]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10册266—479.
[57][清]徐乃昌.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3册504-536.
[58][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10册52-208.
[59][清]邹寿祺.梦坡室获古丛编[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6册1—305.
[60]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青铜器铭文拓本选编[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6册478—545.
[61]容庚.武英殿彝器图录[M]//刘庆柱,段志洪,冯时主编.金文文献集成.北京:线装书局,2005:第20册11—166.
[62]曾毅公.山东金文集存·先秦编[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辑.地方金石志汇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第29册.
[63]夏名采.苏埠屯“亚醜”青铜器[j]//蔡凤书主编.国宝发掘记.济南:齐鲁书社,2004:56—62.
[64]龙语文物艺术(台湾期刊)第七期
[65]夏名采,刘华国.山东青州市苏埠屯墓群出土的青铜器[j].考古,1996,第5册:167—177.
[66]王恩田.益都苏埠屯亚醜族商代大墓的几点思考[j]//陈光祖主编.金玉交辉:商周考古、艺术与文化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3:23—39.
[67]王丽媛.青州苏埠屯商墓出土青铜车马饰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第2期:79—83.
(潍坊学院 张华堂)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