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青州市云门山主峰北侧,有一闻名全国的巨大的摩崖题刻“寿”字,题刻落款表明,这是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即1560年)九月初九日,由明衡王府内掌司周全所书。传说为,周全为明朝二代衡王衡庄王(朱厚燆)祝寿所书写。周全选定在农历9月9日这天书写这个“寿”字,应该是有特定的意蕴在里边的。
《易经》认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是阳之极。相传,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自西汉时起就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西京杂记》(成书于汉代)中记载,西汉时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故此,这寿字,也不一定是周全为衡王祝寿而作,在这阳极的日子为衡王祈寿倒是有可能的,而且有了“置寿九九”,“寿之久久”,“久久之寿”的含义。
另外,对比明朝以前历代书法,云门山“寿”字的写法当为周全首创。
不难看出,以往的写法,要么第二横下是横折勾,要么是横。可是它们的上部,怎么看也不是个“王”字;而周全却刻意地将这部分写成了“王”字。而且,其最上部竖笔的落笔,刻意成了点状(也似箭头)。因此,该“寿”字的上半部分便有了“王中主”的意象,整体上除了有知名学者冯蜂鸣先生说的寓意“寿与天齐”之外,还暗指“王中之主寿与天齐”也未可知。这样的话,其落款为“周全写”,而不是“周全书”,用“写”来表示“创作之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祝一代藩王寿与天齐,也就是万寿无疆,是会掉脑袋的。
旧时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是为文字狱。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杨恽,司马迁的外孙,因《报孙会宗书》触怒汉宣帝,被判腰斩。嵇康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触怒司马昭,而被斩于东市。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国史,直书北魏统治者的耻辱史,被太武帝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其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称“国史之狱”。宋代文字狱较多,例如奏邸之狱、乌台诗案、同文馆之狱、车盖亭诗案、胡铨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光宋高宗一朝秦桧文字之祸不下20起。明太祖时期,翰林编修高启、御史张尚礼、佥事陈养浩、兖州知府卢熊、中书詹希原、僧人一初、僧人来复、太祖私游的一寺全体僧人、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学训导蒋质、常州府学训导蒋镇、澧州学正孟清、陈州府学训导周冕、怀庆府学训导吕睿、祥符县教谕贾翥、台州训导林云、德安府学训导吴宪、处州府学教授苏伯衡、杭州教授徐一夔、状元张信等,均死于文字狱。明成祖朱棣全面继承了太祖的“绝学”,不仅用文字狱杀了方孝孺,就连“藏方孝孺诗文者,罪至死”。明武宗时期,浙江佥事韩邦奇,因为作歌哀痛宦官掠夺富阳茶鱼为害一方,被当地的镇守太监王堂诬告为诽谤圣上,下诏狱,罢黜为民。明世宗兴文字狱,罢黜河南巡抚胡赞宗,杖四十;罢黜南京工部尚书吴廷举;罢黜应天府试考官江汝璧、欧阳衢并下诏狱,并罢黜府尹孙懋下南京法司。
综观明初历次文字狱案件,因一字而被罢黜、下狱或获斩者,不止一二。例如:
兖州知府卢熊错把“兖”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太祖视为阻碍纳贤,斩。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发音相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被视为骂太祖当过和尚,斩。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斩。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被视为“帝非”,斩。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发音相同,斩。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大怒,斩。
而这“寿比南山”,本身就是祝藩王衡庄王“万岁”,更何况是“寿与天齐”呢?这不是纯属自找死罪吗?因此,聪明的周全,早就想好了万全的退路,即为衡庄王祝寿而作的“寿”字,也可解释为“祝王中之主(即大明主子)寿与天齐”。这样,“你又奈我何呢”?
云门山以北为凤凰山。从高空俯瞰,凤凰山十分的形象,呈头南尾北展翅飞翔的姿态,其右侧有一浑圆的山包,俗谓凤凰蛋,其上有新建的甲子文化园。望寿阁,即云门山道观(始建年代不详,隋唐时为佛教寺院,宋朝改为灵官庙,明朝为
青州府著名道观。20世纪40年代末毁于战火,80年代初重修,并更名为“望寿阁”),坐落于凤凰的头上,青瓦红墙,正是这凤凰的红冠子。而云门山巨大的“寿”字,就在凤凰头与云门山主峰相交接的地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凤凰献(衔)寿”四个字。或许,当年掌司周全书写这个巨大寿字的寓意,也是有借凤凰来仪,来为衡庄王祈寿、祈福的含义吧。
凤凰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之一,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雄为凤,雌称凰,是吉祥、喜庆、太平、高贵、杰出、爱情、幸福和权力的象征。常见与凤凰有关的成语有凤凰来仪、百鸟朝凤、凤鸣岐山、凤毛麟角、龙凤呈祥等,多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
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研究认为,凤凰是“合”的产物,象征完美主义,其精髓是“和美”,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理解、尊重、敬畏、爱恋、审美的结果。这与道家强调的“天道自然之和”即“天和”相一致。
所以,云门山道观,选址在凤凰头上,似乎并非纯属巧合。道观即为凤之冠,寓意此道观的道业为道界至极。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以儒教为主、三教并用,而且尤其崇奉真武神,借道教强化君权神授的理念。明代皇帝中,尤数明世宗最为崇道,迷信道教神药和方术,以求长生。在这个道教极盛的时代,衡庄王自然也极其崇信道教,周全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周全利用一切与道教有关的故事和物象,来讨喜衡庄王,那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因此,如果可作附会之言的话,可将这“寿”字的用意解释为,凤凰来仪,神鸟献寿,寿比南山,寿与天齐,既为衡庄王祈寿,也更祝愿大明之主万寿无疆,实际上也是为万民祈福了。
而很久以来,青州流传着一句俗语“人无寸高”,指的就是这通天大“寿”字中的“寸”字。该“寸”,高达2.3米。因此,有人又附会出“人无寸高,何言其大”之说,似乎也不无道理。
在衡王之前的明朝,被封于青州的藩王有齐王和汉王。
实际就藩于青州的只有齐王朱榑。朱榑是太祖庶七子,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因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以军功自傲。
建文年间,朱榑因罪而被明惠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复其王位,并令其归藩。但1406年,再度因行为不轨,而被成祖囚禁并废为庶人。1428年朱榑与三个儿子“皆暴卒”,幼子朱贤爀被安置在庐州。
汉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次子,靖难之役中随父征战有功,被封汉王,镇国云南,未前往。永乐十三年,明成祖朱棣改封汉王朱高煦到青州,他坚持不去。永乐十五年,因罪被改居山东乐安州。1425年宣宗继位,次年朱高煦谋反,与儿子一起统统被杀。
鉴于以上青州藩王的特殊经历,云门山巨“寿”创作者,刻意地把“寸”写得比任何人都高,借以讽喻衡王,人无寸高,何以自高自大,只有本分做人(臣),才得以寿终。这也不无可能。而且,它也是对所有世人的警醒。
以上所言,大概就是这“云门献寿”的全部含义了。 (李瑞之)
周全的“寿”字
北魏·张玄墓志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北魏·孙秋生造像记
唐·欧阳通 道因法师碑
隋·苏考慈墓志
元·赵孟頫道教碑
汉·史晨后碑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