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字德甫,宋代山东诸城人。其父赵挺之,崇宁时做过宰相。明诚21岁时与李清照结婚,当时他做小京官。大观元年(1107)三月,赵挺之去世。同年秋,明诚夫妇至
青州长期屏居,其居宅即“归来堂”。后来,明诚又做过莱州知州、淄州知州等官。
赵明诚嗜好金石古物,在李清照的帮助下,他全身心地投入于金石铭刻的搜集和整理,著有《金石录》一书。在
青州期间,赵明诚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与撰写工作。在仰天山存有他与友人不同时间的4处崖壁题刻,可以得见他在青州的活动踪迹。
时代久远,世事沧桑,赵明诚的手书墨迹如在云山雾海之中,难得一见。最近,笔者见到了他的墨宝,虽然是印刷品,足以使我们欣喜,因为此墨迹原稿是他在青州归来堂所书,题于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书后的。
赵明诚在京城任职时即痴迷于金石铭刻研究,多方搜集有关资料。当他得到了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手稿(劫余仅存的4篇跋文,被后人奉为传世名帖),喜欢异常。此手稿内容是欧阳修的部分金石研究专论。出于共同的嗜好和对前辈(赵明诚比欧阳修晚生74年)的敬仰,明诚视之如宝,重新装裱,珍藏于身边,随时观赏与研究借鉴,观赏毕,往往题跋作记。他对《集古录跋尾》先后有4次题记,第一次是在北宋崇宁五年(1106)于京都的官舍,最后一次是在宣和四年(1122)于莱州任上,中间两次是在青州,前后相距时间为16年。
赵明诚在青州的首次墨迹文字是:“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丙申六月晦。”行文很简单,没有赞语和评论,只是表明了观赏的时间。“后十年”,是指距第一次题记之后的时间,这时为政和丙申即政和六年(1116)。可以想见,此时的赵明诚隐居青州归来堂,无案牍之劳形,在李清照的陪伴下,屏却世务,潜心研究金石学。这成为他一生中研究金石学的最佳时期。他在重新观赏了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之后,欣然吮毫作此题记。明诚的题记,第一次有署名而没有用印,这次不再署名而盖了两方印章。二印均为白文,一为“赵明诚印章”,一为“赵氏藏书之印”。二年之后,也就是政和戊戌即政和八年(1118),赵明诚再次观赏了《集古录跋尾》,又有“戊戌仲冬廿六夜再观”的题记。其书法为行楷,字径2公分有余,端庄清秀。赵明诚不以书法名世,却是继欧阳修之后的金石研究集大成者。其题记墨迹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从中窥见其生平轨迹;可见他做学问坚韧不拔的挚着精神;可见他对《集古录跋尾》的钟爱程度。
赵明诚是《集古录跋尾》的第一位收藏并作有题记者。此帖拖尾部分尚有米芾等多人的题跋和众多的鉴赏收藏印章。《集古录跋尾》经过许多名家收藏,最后流入清廷内府,有三位皇帝盖了玺印,解放前被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赵明诚的题记在流转过程中多经名人寓目,其页面上有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标的“冶溪渔隐”印记。
欧阳修与赵明诚这两位历史名人、金石研究大家,跟青州都有地客之缘(欧、赵居青先后相距37年)。欧阳修是北宋后期朝廷重臣、著名文学家。他嗜古好学,对先秦至五代金石文字遗迹进行考述作《集古录跋尾》。后来在青州为官,政声流芳,诗文多传。赵明诚在金石志趣方面,为之投入的精力与研究成果均超过欧阳修。其《金石录》著录金石刻词三十卷,成为中国金石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的重要专著,其中一大部分篇目是在青州完成的。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的存世使赵明诚的题记墨迹借以流传至今,此墨迹便是赵明诚留给青州的永久纪念。
赵明诚为李清照小像题词也是在青州归来堂的墨迹,弥足珍贵。
易安居士三十之照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房崇阳)
赵明诚在青州的首次墨迹
“归来堂”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二人起居生活,弹琴、读书、斗茶的主要活动场所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