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青州城东南10公里,杨姑桥村东、凤凰店子村西河段,是益都通安丘、诸城古道的弥河重要渡口。先前,弥河水深流急河面宽广。艄公驾一轻舟,收费摆渡过往行人。清朝以后,每年夏秋河水浩荡时,仍为舟楫摆渡。冬春季节河水减少,水流缓慢。当地村民在河中立木为桩,横木为梁,将木料、高粱秸秆纵横铺设于木梁之上,秸秆上覆以粘土踏实,搭成临时草木桥。夏季洪水来临之前,将草木桥拆除,木料收藏,以备秋后再建。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后,在益都城里、赵坡、昌乐、安丘、诸城等道路沿线,驻扎众多日本兵。为加强这些驻军点的联络,统一军事行动,便于运送掠夺中国的物资,1939年秋,日军从中国东北运来很多木料,从周围村庄抓来民夫,在凤凰店子东弥河上建桥。被抓来的建桥民夫,从内心中憎恨日本侵略军,虽不敢公开反抗,却在建桥中处处与之暗斗。偷料减工、有意浪费、暗藏隐患,消极怠工应付洋鬼子。建桥开始先用大量的圆木、木板在水面上搭设临时便桥,供民工及过路行人往来运作。
深秋季节天气寒凉,河水冰冷。指挥建桥的日军头目不下河,只远远站在河岸上监工。民工搭成的便桥,低矮宽阔,紧贴水面,河水稍大,便漂浮桥面,将木板冲走。河流下游的居民悄悄捞走。民工们再悄悄重铺新木板。白天铺,夜间冲,今天铺,明天冲,使运来的建桥木料大量损失,不能满足建桥所用。最后只建成了一座宽约四米,桥面中间镂空,只在桥面两侧分别铺设50厘米宽的木板,勉强通汽车的简易木桥。整座桥梁犹如搭在弥河上的建筑脚手架。为保护木桥,日军在桥头修建了炮楼,派兵驻扎。通车那天,日军调集多辆汽车试桥。汽车行驶在桥上,悠悠晃晃,犹如行驶在空中的绳桥上。
人力、军力,与天力、天理比起来,那是微不足道的。一时的军力逞强,不会维持长久。第二年初夏,草草建起来的空心桥就被暴涨的河水冲垮了。
日军投降后,这里又恢复了先前秋建、夏拆的草木桥。 (李俊三)
1967年益都人民在此建起的钢筋水泥大桥,载车、渡人经久不坏,成为弥河一景。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