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每一位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金榜题名。金榜,指中国封建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宋朝神童诗人汪洙曾经写过《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之一。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就能光宗耀祖了。元朝画家、诗人王冕这样写道:“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话说在弥河西岸五六里处,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王家老庄,村子的南边就是弥河的一条支流──石河。听朋友讲,从前这个村子里出了个进士,皇帝单独给他一人设的考场,所以称他为“独榜进士”,但是
青州的志书里却没有记载,庆幸的是进士的墓碑保留下来了。“只有一人的考场”“
青州无记载”“有墓碑”,多么好的传奇故事啊!好奇心诱惑着我,一定抽空去看看。
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同事郝功开车拉上我,兴冲冲地来到了王家老庄。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王家祠堂。在旁边地里干活的王大嫂,热心地帮忙,找来了村里的负责人,请他们打开了大门,领我们进入大院,直奔进士墓碑而去。
进士墓碑约有一人多高,静静地竖立在墙边。细看之下,正楷碑文如下:
流芳百世」清故显祖讳日昇字震旭号柘村甲戌进士王公之墓」妣宜人张氏」孝男 大观」庠生 大□」□孙 □ □ 缯」曾孙 平恭 俭 让
原来这位进士有名有姓啊,人家叫王日昇(sheng),字震旭,号柘(zhe)村,是清朝甲戌年间考中的进士。清朝甲戌年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距离现在三百多年了。
热心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向我介绍流传了几百年的进士王日昇的传奇故事,这个说几句,那个补充几句,我终于弄明白了“独榜进士”这个奇怪称号的来历。
王日昇从小就天资聪明,喜爱读书。成人后,文章更是传遍四方,但是家里贫穷,没有钱进京赶考。这一年,又到了大考之年,王日昇还是因为盘缠不够,无法赶考,在焦急中,又误过考期。事有凑巧,村旁的大路直通两京,这一年的主考官恰好从此路过。消息被乡亲们得知,王家老庄的老少爷们就簇拥着王日昇来到了官道,跪在路中间,拦下了主考官的轿子。主考官喝问:“为何拦下本官?”族长赶忙磕头,说明原委。主考官得知缘由,想到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于是就对王日昇说:“本官今次破例为你自己设立考场。本官当场出题,你要当场作答。答得好,我就上奏皇上,封你为进士。你若应对不得当,今后不许再进考场一步。”王日昇点头应道:“请大人出题!”主考官连命八题,刁钻古怪,王日昇巧妙应对,连连破解,主考官捋着胡须频频点头。最后,主考官高兴地说:“你通过考试了,够进士资格了。”乡亲们一片欢呼。主考官回到京城,上奏皇帝,皇帝也为发现了国家栋梁而高兴。由于这场考试是单独为王日昇所设,所以皇帝特批王日昇为“独榜进士”。
村民们还说,王日昇还有一手绝活“笔杆千言”。我大惑不解:“什么意思?哪个进士不能落笔千言呢?怎么成了绝技?”村民们向我解释完毕,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日昇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还有一手好书法,他的书法至今还在位于临朐县的沂山上面刻着呢。他的绝技就是能够把字写的很小,一根毛笔管上面能写上一千个字,类似于今天的微雕技术,不过人家王日昇是用毛笔书写啊,堪称绝技,太厉害了!
看完进士碑,听完进士的传说,我环顾四周,才发现这是一个独特的小院,有三间古色古香的北屋,屋顶是有民族特色的小瓦,四面墙壁是灰色小砖垒砌而成,前面出厦,厦下走廊为石头铺成。石廊上立着两根粗大的松木柱子做厦檐的支撑,老式的格子窗户。村民告诉我,这是原汁原味的“王氏祠堂”,里面供奉着王氏祖先的牌位。据清乾隆十五年本村《王氏祠堂碑》记载:“吾族旧籍琅琊,自明初迁居于此,立王家庄,生三子焉,乃吾族之所有始也。”清光绪初年,王姓分支在东北角另立新村,称“王家小庄”,原村改为“王家老庄”。
村民盛情相邀:“再看看关帝庙吧,进士当年还曾经在庙里读过书呢。”我问:“关帝庙在哪里?”村民笑了:“就是东面这个院子啊,你不是从这里进来的吗?”原来我急于看进士碑了,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两个院子是连在一起的。东院关帝庙占有三间贯通的北屋,门两旁是一副对联:“汉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哇,长学问了,原来关帝爷有这么多封号啊!不但朝廷这么重视,儒释道三教也都喜欢他啊!怪不得村村都有关帝庙,他是一位热心的神仙啊,能够有求必应啊!进得庙内,只见枣红脸的关公身穿绿色战袍,威风凛凛地端坐于太师椅上,两旁分别是手捧帅印的关平和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周仓。绕墙壁一圈,绘了几幅彩画,介绍了桃园三结义等故事。
参拜完关帝爷,村民王大嫂说:“村中还有一颗古槐呢,当年进士还曾经在下面乘凉呢。我领你们去。”于是,我们见到了那棵又粗又高的古槐。古槐主枝又长又粗,宛如一条巨龙,伸向正南,翱翔苍穹,热情地迎接着我们。古槐中空,下部有一个大洞,黑黝黝的,像蕴藏着无穷奥秘。古槐苍翠,枝叶繁茂,印证着“洪洞老鸹窝,山东无死槐”的传说。
王家老庄古景多,与进士王日昇有关的故事多。还有什么“罢职湾,不淹人”、“进士林,能藏人”等诱人的故事与传说,真是不虚此行。
我回到家里后,抓紧查找《益都县图志》、《青州市志》,果真没有查到王日昇,难道王日昇的进士功名是假的?可是墓碑又言之凿凿,古人在这么严肃的问题上是不敢造假的。苦思冥想,忽然想到,清朝的时候,王家老庄还是属于临朐县管辖呢,快查《临朐县志》。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光绪《临朐县志》上查到了王日昇的简介:
王日昇,字柘(zhe)村,邑北王家老庄人,家世农业。日昇刻苦读书,其家曝麦于庭,使其护视。日昇持书就读,会暴雨骤至,麦流溢门衢(qv)。日昇坐诵弗觉,其专致如此。康熙二十五年拔贡,二十九年举人,三十三年进士。为人德器温醇,口不言人过,望而知其学养之邃(sui)也。为文尔雅和平,绝类其人;里居出入,路经祖茔,必下车;恪奉祀事,率族人贫不能祭者,序其昭穆,同祀一祠,岁时荐享弗辍(chuo)。教授生徒,虽盛暑必衣冠肃然,多所成就。未仕卒。
原来村民传说的“独榜进士”是为了夸大王日昇的文采而编造的美好故事。真实的王日昇,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县试、府试、乡试,终于到了京城,参加了皇帝主持的考试,成为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胡任舆榜第三甲第38名进士”。
原来真实的王日昇学习刻苦,读书入迷,麦子被雨水冲走了也浑然不知,真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真实的王日昇,胸怀宽阔,口不言人过,是芸芸众生学习的榜样。真实的王日昇,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授生徒,多所成就。”真实的王日昇,有一颗善良之心,有一颗孝心,所以王家老庄的父老乡亲怀念他,用美好的故事纪念他,使他的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闫玉新)
编辑:今日青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