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伟堂(1843—1908),字容叔,号小山、筱山,清朝胶州(今胶州市)法家庄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音韵学家、方志学家和教育家。他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进士,授任知县。当时,山东学使裕德非常器重法伟堂的学识及品行,极力向朝廷举荐。朝廷授他为国子监学正衔,改教职,为武定府学教授,后因病辞职,回乡隐居。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兴趣广泛,尤喜古文。光绪十三年(1887年),应益都知县张承燮的邀请,赴
青州编纂《益都县图志》,并出任海岱旌贤书院讲席总教,历时10余年。1903年,山东巡抚周馥倡办新式教育,拟建国文学堂(后改为优级师范学堂),委任法伟堂牵头筹建。学堂建立后,他又应聘担任学堂总教习,又任济南师范教习所纂。他思想较为开放,编写志书兼容并蓄,容纳当时的先进事物。他还精于音韵金石之书,著有《所训馆韵书》、《山左坊碑目》等书。1908年,病逝于济南。
光绪《益都县图志》,是古代
青州一部完整留存至今的县志。它始修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历时17年。由前后两任知县张承燮、李祖年主修,法伟堂总纂,孙文楷校补,参与采访和誊录的有百余人。全书54卷,其中图4卷,文51卷,分为大事志、山川志、风士志、官师志、艺文志、金石志、人物志等16个志别。这部志书,图文并茂,内容浩繁,网罗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化教育、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确实是一部青州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法伟堂对《益都县图志》的贡献尤为突出。该书的最后校补成书者孙文楷在后跋中说:
时小山先生主讲青州,课士之暇不废著述,迄于今犹一日也。癸卯岁,先生膺济南师范教习之聘,书已成者十之九。
这说明,《图志》虽然多人参与,但百分之九十的篇章是法伟堂编纂而成。而且,法伟堂坚持“宁繁勿简”的取材原则,使志书尽可能多的囊括已经搜集的资料,这为后人研究青州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2006年,青州市政协对《益都县图志》进行了校勘整理。这次校勘以光绪三十三年刻本为底本,采用国家标准简化字,进行横排,断句,标志,分段。书中引用的古籍资料查找原出处进行核对,明显讹误的据原文更正。同时,作了少量的校注和资料补充。通过这次校勘整理,让更多的读者熟悉青州历史资料,发掘青州文化底蕴,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李铭涵)
编辑:今日青州网